在铜基板设计中,“厚铜”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但具体“厚”到什么程度,以及这对我们设计意味着什么,需要厘清。作为一线工程师,我们怎么用、怎么选,以及踩过什么坑,这里分享一些实践经验。 通常我们认为,当铜箔厚度达到或超过2盎司/平方英尺(约70微米或0...
发布时间:2025/6/25
铜基板的标称导热系数398W/(m·K)常被直接引用,但实际有效导热性能往往大打折扣。理解这一差异需要从材料微观结构到宏观热阻网络进行系统分析。 体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本质纯铜的398W/(m·K)源自其自由电子气模型。铜晶体中约1.4×1023个自由电子/cm3形成高效热传导...
发布时间:2025/6/25
看懂铜基板结构图,核心要抓住三层结构:线路层、绝缘层和金属基层。线路层通常为铜箔(常规厚度 18μm - 70μm),用于承载电路;绝缘层多采用陶瓷填充环氧树脂,是决定电气绝缘和导热性能的关键;金属基层一般为铜(导热系数 398W/mK)或铝,提供机械支撑与散热路...
发布时间:2025/6/25
初次接触铜基板设计时,很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作为一线工程师,我们怎么用、怎么选,以及踩过什么坑,这些经验值得分享,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 第一个误区,是过度迷信铜基板的导热系数。铜的导热系数确实很高,约398 W/(m·K),这意味着它能快速传递热量。但...
发布时间:2025/6/25
铜基板的核心价值在于同时解决高热流密度和高电流承载需求,但并非所有电路都适合使用。其典型应用场景需满足两个条件之一:局部热流密度>50W/cm2,或导体电流>20A/mm2。盲目选用会导致成本浪费甚至引入新问题。 高频大电流电源模块的首选开关电源(如LLC谐振转换...
发布时间:2025/6/25
电源产品中功率器件发热是普遍难题,铜基板凭借优异散热性能逐渐成为主流选择。其核心优势源于铜的高导热特性(导热系数约 398W/mK,即单位厚度铜材两侧温差 1K 时,每秒每平方米传递 398 焦耳热量),相比传统 FR-4 板材(导热系数 0.2 - 0.4W/mK),能将器件热量快...
发布时间:2025/6/25
在电力电子和PCB设计中,基板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散热性能和可靠性。铜基板和铝基板是两种常见的金属基板,我们通常认为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导热能力和成本平衡。实践中发现,选择哪种材料往往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设计取舍。 铜基板的导热系数高达约398 W/(m·K),...
发布时间:2025/6/25
铜基板本质是一种金属基电路板(MCPCB),以铜层作为核心导热介质,通常由导电层(铜箔)、绝缘层(介质)和金属基板(铜板)三明治结构构成。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高功率密度场景下的热管理问题,但实际应用中存在大量工程权衡。 导热性能的真相铜的标称导热系数高达...
发布时间:2025/6/25
HDI(高密度互连)设计需求沟通中,盲埋孔结构、介质层厚度、铜箔粗糙度是核心参数。盲埋孔孔径与板厚比直接影响钻孔良品率,常规0.3mm盲孔在6层以上板厚超1.6mm时,机械钻孔易出现孔壁粗糙问题;介质层过薄会导致层压偏移,某项目因0.05mm 超薄介质层,层压后线宽公...
发布时间:2025/6/24
目前HDI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有ENIG(化学镍金)和OSP(有机保焊膜),部分场合也会使用沉锡或化学银,但前两者使用更广,选型也更具争议。 ENIG:适合BGA密集焊接,但注意黑镍效应ENIG由于表面平整性好、耐氧化性强,适用于对焊盘共面性要求极高的BGA封装,尤其在...
发布时间:202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