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铜银入列关键矿产清单引发的成本上行,与国际钼价下跌带来的红利,正让 PCB 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成本调整。捷多邦小编发现,这种 “一升一降” 的格局,既给企业带来挑战,也孕育着新的优化机遇,关键在于能否精准施策。
铜银价格上行给 PCB 企业带来直接成本压力。铜箔占 PCB 材料成本的 20%-30%,且厚度每增加 1oz,综合成本就上升 50%-60%。当前 AI 服务器推动 PCB 铜箔向 2oz、3oz 升级,叠加铜价上涨预期,高端 PCB 的铜材成本压力持续增大。银价上涨则直接影响高密度 PCB 的镀银环节,尤其是 AI 服务器 PCB 的连接器镀银需求激增,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对于毛利率普遍在 15%-25% 的 PCB 行业而言,铜银价格每上涨 10%,将直接吞噬 1-2 个百分点的利润。
钼价下跌则为细分领域带来短期红利。钼作为高端 PCB 散热部件的核心材料,其价格下探直接降低了高功率 AI 服务器电源 PCB 的生产成本。这类 PCB 需承受数百安培电流,对散热性能要求极高,钼合金散热部件的成本占比可达 5%-8%。当前钼价持续下探,使得相关企业在不降低产品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缓解了利润压力。此外,半导体用高纯钼靶材的成本也随之下降,给布局高端芯片配套 PCB 的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面对这种结构性调整,PCB 企业需采取差异化应对策略。针对铜银成本压力,可通过优化 PCB 设计,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减少铜箔厚度与镀银面积;同时加大再生铜、再生银的回收利用,降低原生矿产采购占比。对于钼价红利,可趁机扩大高端散热 PCB 的产能,抢占 AI 服务器、新能源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将成本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成本结构的重构是行业升级的契机。捷多邦小编认为,PCB 企业需主动适应原料市场变化,通过技术创新与供应链优化,在成本分化中找到新的利润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