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十万颗卫星量产背后:航天级 PCB 如何破解 “批产瓶颈”

2025
10/22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国家航天局明确指出,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千帆星座、GW星座等巨型星座的持续升空,推动小卫星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卫星从“定制化研制”转向“流水线生产”的质变,首先倒逼航天级PCB(印制线路板)突破量产瓶颈。


传统航天级PCB采用“一星一版”的定制模式,单批次产能不足百块,且需经过6个月以上的可靠性验证,根本无法匹配 “每月数十颗卫星” 的发射节奏。如今头部 PCB 企业已构建起规模化生产体系:深南电路建成国内首条航天级PCB 智能产线,通过激光直接成像技术实现亚微米级布线,将单批次产能提升至5000 块,较传统产线效率提升8倍;沪电股份则开发出标准化航天级PCB模块,覆盖80%以上的商业卫星型号,使产品适配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45天。

 

量产能力的提升更离不开可靠性突破。航天级PCB需承受太空- 180℃至120℃的极端温差和100krad的强辐射,深南电路的产品通过1000次热循环测试无失效,失效率控制在 0.1ppm 以下,达到国际宇航级标准。赛迪研究院测算,每颗低轨卫星需搭载20-30块核心PCB,按2025年全球万颗卫星发射量计算,航天级PCB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成为支撑商业航天规模化的“地基级”环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