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PCB Class 1、2、3 的区别,实际案例分析

2025
10/13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有个客户做工业控制主板,预算紧,就选了 Class 1

当时我们提醒过:这类板子要常年通电、环境温差大,Class 1 可能不太稳。

客户说:“看起来都一样啊,表面都挺光滑,能用就行。”

 

结果两个月后返修。主控芯片那一片虚焊、断路,拆开后发现孔壁已经细裂。那一批板子返修下来,成本比当初省下的还高。

 

一、返修后的分析 

我们把那块板切开重新做了对比:

Class 1 的孔铜大约二十几微米厚,Class 2 能到二十五左右,而 Class 3 要求最少四十。

别小看这十几微米的差距,它直接决定了能不能扛住上千次热循环。

 

1. Class 1 的板,通常三百次左右热循环后导通就开始不稳定;

2. Class 2 可以稳定上千次;

3. Class 3 在三千次以上都能保持可靠。

 

外观看不出太大区别,但放到显微镜下,焊点饱满度、润湿角、孔铜平整度都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 Class 3 几乎禁止返修——每一次加热都有可能埋下隐患。

 

二、真正的区别:不是“好不好看”,而是“能不能撑得住” 

很多人觉得 Class 是工艺好坏的等级,其实不是。

它更像是“可靠性标准”的分层。

1. Class 1 面向短寿命、低成本产品,比如玩具、小家电;

2. Class 2 面向中高可靠性应用,比如通讯设备、工业控制;

3. Class 3 是高可靠性场景,比如汽车、医疗、航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