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捷多邦解析超厚铜板的蚀刻与电镀技术

2025
08/19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一、超厚铜板的蚀刻技术解析

超厚铜板(3 oz及以上)的蚀刻面临“厚铜箔精准腐蚀”的核心挑战。由于铜箔厚度达105μm以上,传统蚀刻工艺易出现侧蚀过量、线路精度偏差等问题。

 

工艺关键在于蚀刻液配方与参数控制:需采用高酸性氯化铜溶液(pH1.0-1.5),并添加 0.5-1.0g/L 的缓蚀剂(如苯并三氮唑),减缓铜箔侧面的腐蚀速率。蚀刻温度需稳定在 45-50℃,喷淋压力按区域差异化设置——线路密集区采用 2.0-2.5bar 低压,避免细线路被冲断;大铜面区域提升至3.0-3.5bar,确保蚀刻彻底。

 

针对6oz以上超厚铜板,需采用 “分步蚀刻法”:先以低浓度蚀刻液(Cu2+浓度120-150g/L)初步腐蚀50%厚度,再换用高浓度溶液(180-220g/L)完成剩余蚀刻,使线路垂直性提升至 85°以上,线宽公差控制在±0.03mm内。


二、超厚铜板的电镀技术要点

超厚铜板电镀需解决“厚铜层均匀沉积”与“结合力保障”两大难题。普通直流电镀易导致电流分布不均,使镀层厚度偏差超过10%

 

脉冲电镀技术是核心解决方案:采用500-1000Hz的高频脉冲电流,占空比设为30%-40%,通过“通断交替”的电流模式,减少边缘效应。电镀液需维持硫酸铜浓度18-22g/L、硫酸浓度180-200g/L,温度控制在20-25℃,并添加0.05-0.1g/L的光亮剂(如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提升镀层致密度。

 

为增强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力,电镀前需对铜箔表面进行“微粗化处理”:采用过硫酸铵溶液(浓度 80-100g/L)蚀刻30-60秒,使表面粗糙度Ra达到0.8-1.2μm,确保镀层剥离强度≥1.5N/mm

 

三、蚀刻与电镀的协同优化

蚀刻与电镀工艺需形成协同:电镀后的铜层厚度需预留10%-15%的蚀刻余量,避免过度腐蚀导致线路变薄。同时,电镀后的烘烤处理(120/1小时)可消除内应力,减少蚀刻过程中的翘曲风险。

 

针对高精密超厚铜板,可采用“激光预刻槽 + 蚀刻”组合工艺:先以激光在铜箔表面刻出 0.1mm 深的槽道,引导蚀刻液精准腐蚀,使复杂图形的蚀刻合格率提升至 95% 以上。这种协同方案在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等高端领域已得到成熟应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