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三星宣布完成 HBM4 逻辑芯片设计并计划下半年量产的消息,让存储芯片行业的竞争再度升级。这款采用自研 4nm 工艺的高带宽内存芯片,目标将三星 HBM 市占率从 30% 提升至 40% 以上,而其 8 层堆叠架构与超高带宽性能的落地,离不开线路板技术的同步突破。
HBM 的堆叠特性对线路板的互连密度提出极致要求。不同于传统内存的平面封装,HBM4 通过硅通孔(TSV)实现垂直堆叠,8 层芯片的信号传输需依赖线路板的再分布层(RDL)进行高效转接。三星在设计中采用的 20μm 超细布线间距,要求线路板采用激光直接成像(LDI)技术,将线宽精度控制在 ±1μm 以内,这一精度较普通存储芯片配套线路板提升了 4 倍以上。正如台积电研究证实的,扇出型线路板凭借更低的互连电容,能使 HBM 系统能效优于传统方案 25%,成为 HBM4 的优选方案。
散热挑战更倒逼线路板材料革新。HBM4 运行时每平方毫米功耗可达 5W,8 层堆叠带来的热量聚集问题显著。行业已开始采用陶瓷 - 树脂复合基板,其导热系数较传统 FR-4 材料提升 5 倍以上,配合埋置电阻 / 电容的一体化设计,能将芯片温度控制在 85℃以下。这种材料成本虽较高,但在 AI 服务器等高端场景中已成为刚需 —— 毕竟 HBM4 一旦因过热降频,将直接影响 AI 训练效率。
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更让线路板行业受益。随着三星、SK 海力士等企业加速 HBM 产能释放,三季度服务器用 DRAM 价格同比涨幅已达 171.8%,而每颗 HBM 芯片的封装都需要配套定制化线路板。据预测,2025 年全球 HBM 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 亿美元,对应的高端线路板需求占比将从 2024 年的 12% 提升至 18%。尤其是采用 4 RDL 封装的 HBM 模组,其线路板价值量是普通存储产品的 6 倍以上。
技术竞争还在向细节渗透。三星 HBM4 的 4nm 逻辑芯片与存储阵列的异构集成,要求线路板支持不同电压域的隔离设计,通过分区供电布线减少信号干扰。这种设计复杂度的提升,正推动线路板企业从 “加工制造” 向 “方案设计” 转型。当 HBM 成为 AI 算力的核心支撑,线路板的工艺精度与材料创新,已成为存储芯片性能落地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