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机板子可不是 Class 3,也没必要为它用上航天级别的标准。消费电子板子的寿命一般在两到三年,短期内稳定工作就够了。Class 1 的 PCB 完全可以支撑这些需求——焊点润湿够用、孔铜厚度满足正常热循环、可制造性高,成本也低。
相比之下,工业板子要扛得住多年连续运行、温度变化大、振动频繁,才可能用 Class 2 或 Class 3。就像你的智能手表和汽车刹车控制板,前者掉一块板最多让你换新机,后者坏了可能出大事。
另外,消费电子板子更新换代快,半年或一年就可能换新设计。如果用 Class 2/3,不仅成本高、交期长,还浪费了大量制造资源。反而是 Class 1,生产效率高、良率稳定,更适合量产和快速迭代。
总之,别被“等级高就是好”的错觉骗了。消费类电子板子追求的是成本控制、可制造性和稳定工作周期,Class 1 足够满足这些目标。工程上讲,标准是工具,不是炫耀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