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热电分离铝基板是否会成为主流?

2025
05/28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随着电子产品功率密度的持续提升,传统铝基板在处理高热流密度场景时逐渐显露出热阻大、热电干扰强的问题。热电分离铝基板作为一种新兴结构设计,应运而生。那么,它是否有望成为主流?

 

一、什么是热电分离铝基板?

传统铝基板结构通常为三层:铜箔—绝缘层—铝基。其缺点是热与电共享同一散热路径,容易产生热聚集和电性能干扰。而热电分离铝基板则在结构上进行了分层设计:

 

热路径:芯片或功率器件通过导热垫片或金属柱直接导热至金属基板;

电路径:电信号则通过独立的线路层或悬空电路实现,避免与热路径交叉。

这种结构将热管理与电气布线解耦,提高了系统的散热效率和电气性能稳定性。

 

二、设计优势与适用场景

显著提升热导能力

热通道直通金属底板(如铝或铜),大幅降低热阻,可满足>10W/cm2功率密度需求。

 

改善电气性能

由于高压或高频信号与金属基板物理隔离,信号干扰减少,适用于高压驱动、射频模块等领域。

 

提升器件可靠性

热电分离结构避免了热胀冷缩应力在电路层与散热层之间积聚,降低焊点失效风险。

 

典型应用领域

大功率LED照明模组

激光驱动与电源模块

汽车电子(如驱动器、OBC

高压功率器件(如GaNSiC模块)

 

三、面临的技术难题

尽管技术优势明显,但热电分离铝基板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制造工艺复杂

成本较高

机械结构设计复杂

散热路径设计需个性化

 

四、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已有头部汽车电子与电源厂商在关键产品中导入此类结构,例如功率逆变器、高速充电模块等。

 

同时,部分PCB制造商正尝试将热电分离结构标准化、模块化,以降低成本和设计门槛。一旦工艺成熟且价格可控,其大规模普及将成为可能。

 

五、设计建议

提前规划热路径:布局阶段应根据器件热源分布设计金属导热柱位置。

确保电气隔离安全距离:特别是在高压应用中,应满足安全标准(如IEC 60664)。

配合封装设计优化:部分热电分离结构需与器件底部散热PAD对位精确,封装与PCB应同步设计。

验证热性能:使用热仿真工具(如ANSYSFloTHERM)进行精确建模和验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