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户验收现场,外观往往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部分。很多人凭直觉判定“看起来不好看就是不良”,但 IPC-A-600 明确指出:功能优先于外观。
这份标准将外观缺陷分为三类:可接受(Acceptable)、可疑(Process Indicator) 和 不合格(Defect)。只有影响功能、可靠性或装配的缺陷才算“不合格”。
常见外观情形的标准解释如下:
划痕或擦痕:只要不露铜、不破坏阻焊完整性,可接受。
气泡/白斑:位于非功能区域且尺寸微小,可接受。
丝印偏位:不影响识别与焊接位置即可。
铜箔色差:由氧化膜厚度差引起,属于工艺差异,不影响性能。
阻焊凹凸不平:在不影响焊盘间距的前提下,可接受。
真正的不良包括:露铜、焊盘变形、起泡、层压剥离、导线断裂等。
一些客户会要求“无任何外观瑕疵”,但这往往与 IPC 定义不符。对于批量生产,IPC 允许存在少量“过程性指标”,它们仅说明制程波动,而非品质异常。
工程师在处理客户投诉时,通常会截取标准截图标注对应页码,让判定有依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