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散热膏真的能显著降低器件温度吗?

2025
09/26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前段时间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挺典型的案例:一台用了三年的游戏本,满载时 CPU 温度常年徘徊在 90℃ 左右,风扇全速转依旧压不下来,用户怀疑机器快报废了。后来他做了一件简单的事——更换散热膏,结果整机表现完全不一样了。

 

操作过程并不复杂:先拆下散热模组,清理掉已经干裂的旧膏,再用酒精擦干净芯片和散热片表面。接着换上新膏(他选的是常见的高导热型号 MX-4),重新装回去。整个过程不到一小时。

 

换膏前后,他用同样的压力测试软件跑了一遍数据。结果很直观:CPU 满载温度直接从 93℃ 降到 74℃,降幅接近 20℃。GPU 部分也有类似表现,原本 88℃ 的高温点,换膏后稳定在 70℃ 左右。温度下降不仅带来了性能释放(因为降频触发点没那么快到),连风扇噪声也小了一大截。

 

从工程角度分析,这个差距主要来源于两点:

旧膏老化 —— 三年时间里膏体挥发、硬化,界面接触不好,等于是多了一层“绝缘层”。

新膏填隙能力强 —— 芯片和散热片表面并非完全平整,微小气隙导热极差,新膏能把这些空隙填平,大幅降低界面热阻。

 

这个案例说明,散热膏并不是“锦上添花”的辅助材料,而是热管理里举足轻重的一环。尤其在功率密度高、空间紧凑的设备上,它直接决定了器件能否长期稳定运行。

 

对我们做硬件的来说,这给了一个很直观的提醒:不要把散热膏只当成采购清单里的一行小料,它的选型、涂布均匀性、厚度控制,都会在后期可靠性上放大成倍的影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