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捷多邦解析:控深槽常见的加工公差问题

2025
09/10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PCB制造中,控深槽是一种精细的机械加工工艺,常用于实现局部减薄、台阶结构或特殊安装空间。然而,由于涉及槽深、槽宽及位置精度,该工艺对设备和工艺控制要求极高,加工公差问题也因此较为突出。

 

1. 槽深公差

槽深是控深槽的核心指标。若深度不足,可能导致器件装配不顺利;若过深,则会破坏内层铜线甚至削弱板材强度。通常厂家会根据板厚设定±0.05mm~±0.10mm的控制范围,但在大批量生产中,刀具磨损、基材厚度公差都会引起槽深偏差。

 

2. 槽宽公差

控深槽的宽度主要受铣刀直径影响。刀具磨损会导致槽宽实际偏小,而换刀或对刀不准则可能造成偏大。对于需要与器件卡槽或金属嵌件配合的结构,这种公差会直接影响装配精度。

 

3. 槽位偏移

控深槽往往分布在特定功能区域,例如BGA下方、连接器边缘。如果CNC定位精度不够,或因板材定位不良造成偏移,就可能侵入走线区,甚至破坏焊盘。通常要求槽位公差控制在±0.1mm以内。

 

4. 表面平整度

控深槽加工后表面若出现台阶不平、毛刺或刀痕,会增加应力集中风险,后续压合或插件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分层与裂纹。这类问题与加工参数、铣刀锋利度、冷却排屑等因素密切相关。

 

5. 公差控制的优化措施

在设计文件中明确槽深、槽宽及容许公差范围,避免仅以“参考值”标注。

加工前对刀具进行预检和定期更换,保证切削一致性。

对关键槽位采用专门治具定位,提高CNC加工的重复精度。

对成品进行切片或三维检测,及时发现和修正偏差。

 

控深槽工艺虽然提升了PCB设计的灵活性,但其公差控制难度不容忽视。槽深、槽宽、位置和表面质量的细微偏差,都可能演变为装配不良或可靠性风险。因此,在设计与加工环节都应明确公差要求,并通过设备和检测手段进行严格管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