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捷多邦提醒:埋嵌铜块设计要注意哪些尺寸公差

2025
09/03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为什么公差设计如此重要?

埋嵌铜块看似只是把铜块“放进”PCB槽位里,但实际却涉及机械加工、树脂填充、压合、焊接等多个环节。任何尺寸不匹配都会带来严重后果,例如:铜块松动、界面空隙、热阻增大、甚至翘板或分层。

 

因此,铜块与槽位的公差控制,是埋嵌铜块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

1. 槽位尺寸公差

槽位一般由CNC或激光开槽形成,其尺寸决定铜块能否嵌入:

槽宽/槽长:通常需预留 0.05~0.1 mm 的间隙,保证装配性。间隙过大则会导致填充不足,过小则难以嵌入。

槽深:必须匹配铜块厚度。若铜块高于板面,压合时容易造成板面不平整;若低于板面,则导热路径不畅。常见公差范围控制在 ±0.05 mm

 

2. 铜块尺寸公差

铜块自身的加工精度也会影响装配:

长宽公差:建议控制在 ±0.02~0.05 mm,避免过紧或过松。

厚度公差:尤为关键,一般需控制在 ±0.03 mm 以内,否则容易导致压合后板厚不均或焊盘翘起。

表面镀层厚度:镀镍金、沉铜等会改变尺寸,需在设计阶段就考虑进去。

 

3. 树脂填充与压合公差

即便铜块与槽位匹配,压合过程中的树脂流动性也会带来偏差:

间隙过大 → 树脂填充不足,产生气隙,热阻上升。

间隙过小 → 树脂无法完全进入,导致结合力下降。

因此,通常会在槽壁与铜块之间留有“控制公差”的微小间隙,以保证树脂均匀分布。

 

4. 热膨胀相关公差

铜与FR4基材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设计时若未考虑这一点,回流焊等高温工艺会放大公差问题:

铜块过紧 → 高温下基板受挤压,可能引起翘板。

铜块过松 → 热循环中出现松动,长期可靠性下降。

 

工程师建议

在设计阶段,最好与制造方确认以下几点:

最小/最大槽位尺寸 → 结合实际加工能力给出设计限值。

铜块厚度与板厚关系 → 确保压合后表面平整。

镀层厚度补偿 → 设计时提前纳入考虑。

样板验证 → 通过X-ray、切片确认铜块结合情况,避免潜在隐患。

 

埋嵌铜块并不是“嵌进去就行”,它对尺寸公差的要求远比常规PCB更严苛。只有在设计初期就明确公差控制点,才能确保散热效果与长期可靠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