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小型化的呼声中,陶瓷基板的可靠性一直缺乏统一规范——某车企曾因不同供应商的氮化硅基板散热性能差异,导致功率模块故障率高达3%。CPCA即将发布的《活性金属钎焊氮化硅陶瓷基板可靠性要求》,终于为车规级应用立下“统一规矩”,让山东天岳等企业的技术突破有了标准依托。
车规级陶瓷基板的核心痛点在于“散热与可靠性的平衡”。传统AlN基板导热系数仅310W/m·K,难以满足800V高压平台的散热需求,而碳化硅基板虽性能更优,却因钎焊工艺差异导致良率参差不齐。新规针对性制定了无孔隙结合的检测标准,要求导热系数不低于380W/m·K,恰好与山东天岳最新420W/m?K的产品性能形成呼应,可直接适配比亚迪等车企的高压平台需求。
更具行业意义的是,新规填补了国内标准空白。此前全球车规陶瓷基板主要遵循日本JIS标准,其测试条件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复杂工况存在偏差。CPCA标准特别增加了- 40℃至125℃冷热循环测试,要求经过1000次循环后仍无开裂,这一指标比国际标准更严苛,却更贴合我国北方冬季的用车环境。标准落地后,预计可使国产陶瓷基板的车规认证周期缩短3-6个月,加速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轻量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