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可回收火箭时代:电子元件如何应对 “极端环境挑战”

2025
10/22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预测,未来 3 年可回收火箭技术将成熟,运输成本降至每公斤 3 万元以下。这一技术突破对线路板、集成电路的抗冲击、耐循环能力提出全新考验,推动电子元件向 “高可靠 + 长寿命” 升级。

 

可回收火箭的发动机模块在回收过程中需承受 10G 的过载冲击,传统 PCB 焊点易出现开裂失效。深南电路开发出 “金属化孔 + 柔性基材” 复合结构,通过 1000 次冲击测试无焊点脱落,疲劳寿命较传统产品提升 5 倍。在芯片端,轩宇空间的 SiP6117 可编程模块采用陶瓷封装技术,可承受 - 60℃至 150℃的温度循环,完全适配火箭回收过程中的极端环境。

 

新场景的拓展更催生技术创新。针对太空旅游、商业探月等未来领域,PCB 企业正研发柔性可折叠线路板,可在卫星展开时实现 “零应力” 信号传输;芯片企业则聚焦低功耗技术,将宇航级处理器功耗从 5W 降至 1.2W,延长航天器在轨寿命。这些创新并非空谈:中电科已完成柔性 PCB 的太空环境验证,预计 2026 年应用于商业探月卫星,成为商业航天 “新质生产力” 的重要标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