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捷多邦解析:散热膏会不会影响可靠性测试

2025
09/26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在做可靠性测试时,经常会遇到一个争议:测试前到底要不要涂散热膏?不同做法,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先看两种情况: 

A.不加散热膏:器件裸接触散热器,接触面并不是完全平整,存在微小气隙。热阻较大,温度更容易上升。在高温工作条件下,测试出来的数据往往更接近“最坏工况”。

 

B.加了散热膏:膏体填充了微小间隙,导热路径更顺畅,温度上升被压制。结果看起来更乐观,器件通过率更高。

 

问题在于,这两种方式都“有理”。

如果目标是验证器件的极限可靠性,那么不加散热膏更符合真实风险。

如果目标是模拟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大部分终端设备都会在功率器件下方涂膏或加导热垫),那么加散热膏更接近现实。

有意思的是,在某些认证测试中,规范会明确要求“裸测”,不允许额外散热辅助手段;而在客户指定的实验里,却常常要求加散热膏。结果就是:同样的器件,不同测试方案,寿命数据可能差出一倍。

 

工程师之间经常吐槽:如果只看带散热膏的数据,可靠性显得“特别漂亮”,但一旦把膏子去掉,立刻就露出短板。所以在做对比时,最好把两组数据都保留下来,给设计端和客户一个完整参考。

 

另外,散热膏本身也不是完全中性的:

涂布不均会造成局部热点,反而让结果波动更大;

长期老化后膏体可能干裂,可靠性反而下降。

这就意味着,即使在测试阶段表现良好,产品全生命周期中依然要考虑膏体退化的影响。

 

总结一下:散热膏是否影响可靠性测试?答案是肯定的。它既能改善散热条件、让数据更乐观,也可能掩盖风险点。工程上更合理的做法,是在不同场景下都做对比,确保结果既有“裸机的底线”,也有“实际应用的参考值”。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