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HDI板后,工程师的基础检查是确保后续开发顺利进行的第一道关卡。通常我们认为,这个环节不能省,它直接关系到后续量产的稳定性。
首要检查的是板子的外观。
我们怎么用肉眼或简单工具,快速判断板子的大致状态。重点看是否有大面积的划伤、凹陷、边缘崩碎。特别是HDI板,因为线路密、孔多,板子相对也更脆,运输或加工过程中容易损伤。需注意,细微的划痕可能刮掉了阻焊,导致线路暴露,在后续使用中易受环境影响。潜在问题还包括,板子翘曲是否严重,HDI板因为层压次数多、薄板多,板翘问题比普通板更常见。严重翘曲会导致贴片困难甚至无法贴装。限制条件是,对于极薄或高阶HDI板,完全消除翘曲很难,但必须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成本代价是,如果板子翘曲过大,可能需要返工或报废,浪费时间和成本。常见误区是,只关注线路而忽略了板翘,导致后续工序受阻。
接着是关键尺寸和孔位检查。快速核对几个关键定位孔或连接器孔的位置是否准确。可以用卡尺或简单的坐标测量工具。需注意,HDI板上的微孔虽然精度要求高,但肉眼或简单工具难以检查,这部分更多是依赖制造过程的控制。但像连接器、金手指、定位孔这些,必须精确。限制条件在于,HDI板的层间对位难度大,如果层压或钻孔对位不准,可能导致孔环不足甚至无环。典型场景是,如果连接器孔位偏移,可能导致无法插拔或接触不良。潜在问题还包括,孔径是否合格,特别是盲孔或埋孔,如果孔径过小,可能影响后续电镀或组装。
线路和阻焊检查也至关重要。实践中发现,HDI板线路细,容易在蚀刻或电镀过程中出现断线或线宽不足。需注意,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密集区域,特别是过孔周围和VIA-in-pad区域,看是否有连锡或开路。阻焊方面,检查阻焊桥是否足够宽,防止印刷短路;检查字符是否清晰可辨,便于后续调试。限制条件是,HDI板线路密度高,检查难度大,肉眼可能无法发现所有问题。潜在问题还包括,阻焊开窗是否准确,如果开窗过大或过小,会影响焊接或导致短路。常见误区是,只检查了板面明显区域,忽略了内部层或复杂区域的检查。
最后,根据设计要求,可能还需要做简单的导通测试。需注意,这个测试只能发现明显的断路,对于阻抗、串扰等高频问题无法判断。限制条件是,导通测试不能替代后续的严格测试,但可以作为初步筛选。成本代价是,如果这个环节省略,可能导致问题板流入下一工序,造成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