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B(印刷电路板)设计中,四层板是一种常见的多层结构,其厚度设计不仅影响电气性能,还关乎机械强度、加工成本和工艺可行性。那么,四层板设计的厚度一般是多少?又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厚度呢?
一、四层板常见厚度范围
四层板的常见总厚度一般在1.0mm、1.2mm、1.6mm 和 2.0mm之间,其中1.6mm最为常见,被广泛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等领域。这些厚度是依据标准覆铜板材料、压合树脂和铜箔厚度叠加而来,并符合常规工艺生产条件。
二、影响厚度选择的关键因素
电气性能需求
高频信号、电源完整性和阻抗控制要求,会影响层间介质厚度和铜厚,从而影响整体厚度。例如进行阻抗控制时,必须精确匹配介质厚度与走线宽度,这可能导致选用特定的板厚组合。
机械强度和装配需求
对于插板、工业控制板等结构强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可能倾向选择1.6mm或以上厚度;而轻薄型设备或空间受限设计,如穿戴设备、小型电子模块,可能更偏好1.0mm或1.2mm厚度。
层叠结构设计
四层板的常见叠层结构如:
顶层/信号1
内层/电源或地
内层/地或电源
底层/信号2
若内部电源地层需要加厚铜箔(如2oz),则整体板厚也需相应增加,确保满足压合工艺要求。
制造工艺与成本控制
标准厚度(如1.6mm)通常可使用标准压合材料,成本更低,加工更稳定。如果选择非标准厚度,可能涉及特种材料或定制工艺,成本较高。
三、如何选定合适厚度?
建议从“电气性能 + 结构要求 + 成本”三个维度综合考虑:
若设计需要进行阻抗控制,应优先与PCB厂确认推荐的材料厚度组合和可行叠层结构;
若产品对厚度有特定限制(如USB模块厚度限制在1.2mm以内),应优先明确机械边界,再倒推结构;
若电源层电流大,需加厚铜箔(如2oz),应保证树脂流动和压合稳定性,适当增加整体板厚。
四、与PCB厂家沟通的重要性
不同厂家可支持的板厚、材料组合、最小介质厚度不同。在设计前期,主动向PCB厂咨询其推荐的四层板厚度选型与叠层建议,可有效避免设计后期返工,提升板子的工艺兼容性与稳定性。
总结:四层板常见厚度为1.6mm,但实际选择应结合信号性能、结构需求与制造可行性综合考量。合理选型不仅优化产品性能,也能有效控制成本和制造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