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铝基板制造工艺升级带来哪些利好?

2025
05/28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近年来,铝基板制造工艺的持续优化,使其在高功率电子、LED照明、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工艺升级不仅提升了铝基板的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终端产品设计带来新的可能性。

 

1. 材料优化:更高导热与更强可靠性

1)高导热介质层

传统铝基板的绝缘层通常采用普通环氧树脂,导热系数仅1-2 W/m·K。而新型工艺采用陶瓷填充(如AlNBN)或高导热聚合物,使导热系数提升至5-8 W/m·K,显著降低热阻,适用于高功率LED、电源模块等场景。

 

2)铝基合金改进

AA6061/5052铝合金:优化后的合金成分提高机械强度,减少加工变形。

表面处理工艺: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等技术增强耐腐蚀性,延长铝基板寿命。

 

2. 加工工艺升级:更高精度与更低成本

1)激光钻孔与精细线路加工

传统蚀刻工艺 难以实现<50μm的精细线路,而激光直接成像(LDI)和半加成法(SAP)可满足高密度布线需求,适用于智能照明、射频模块等精密应用。

CO?/UV激光钻孔 提升过孔精度,减少热影响区(HAZ),避免传统机械钻孔导致的毛刺问题。

 

2)多层铝基板技术突破

传统铝基板多为单层结构,而新型2-4层铝基板通过绝缘层压合+激光盲埋孔技术实现,适用于集成化设计(如汽车电子控制单元)。

 

3)低成本量产方案

卷对卷(R2R)连续生产 降低板材浪费,提升效率。

国产化设备与材料 减少对进口依赖,使铝基板成本下降20%-30%

 

3. 终端应用的利好

1)更高功率密度设计

5G基站AAU、新能源汽车电控等场景可借助高导热铝基板实现更紧凑的布局。

智能照明模块可在相同体积下支持更高亮度输出。

 

2)可靠性提升

优化的CTE(热膨胀系数)匹配减少焊点开裂风险。

耐高温绝缘层(如聚酰亚胺改性材料)支持长期高温运行。

 

3)设计灵活性增强

多层铝基板允许混合布局(如功率电路+控制信号层)。

柔性铝基板(结合PI薄膜)开始应用于可穿戴设备。

 

4. 未来挑战

尽管工艺升级带来诸多优势,但仍需解决:

高频信号损耗:铝基板在高频(>1GHz)下的介电性能仍需优化。

标准化与测试方法:行业需建立统一可靠性评估标准(如热循环测试规范)。

铝基板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正在推动电子设备向更高性能、更小体积、更低成本方向发展。工程师应关注新型材料与加工技术,以充分利用铝基板的潜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