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捷多邦工程师聊聊:台阶板设计时要注意哪些细节

2025
09/01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一、为什么台阶板设计细节比普通板更敏感 

台阶板的特别之处,在于“同一块板子里有不同厚度”。这意味着它不仅要满足常规多层板的电气和结构要求,还要兼顾局部厚度过渡带来的工艺挑战。如果设计阶段考虑不周,全流程都会被拖累:压合困难、槽深难控,甚至最后装配时器件高度对不上。

 

二、堆叠结构的取舍 

工程师最常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叠层。普通多层板可以遵循对称原则,但台阶板往往需要非对称堆叠。这里要注意:

台阶区的介质厚度是否满足阻抗要求?

不同区域的铜厚分布是否会导致翘曲?

压合树脂流动是否足够填充槽区?

这些问题在设计阶段就得想清楚,不然后面工艺参数再怎么调整都很难补救。

 

三、开槽区域的过渡设计

很多人以为台阶就是“挖掉一层厚度”,其实开槽区域的边缘过渡非常关键。

如果过渡角太直,会形成应力集中点,后期在热循环中容易产生裂纹。

如果台阶区和主板区铜面处理差异太大,还可能出现分层或脱铜。

因此,工程师在设计时常常建议给过渡区域留一定缓冲,避免“直角断面”的风险。

 

四、器件匹配与装配考量

台阶板常见的应用是器件堆叠,比如BGA封装或射频模组。这里需要提前考虑:

台阶高度是否与器件厚度匹配?

焊盘布局在台阶区是否存在应力风险?

装配时的可焊性是否受厚度差影响?

一旦忽视这些,等到SMT阶段才发现贴装不良,就已经太晚。

 

五、设计与制造之间的沟通 

台阶板不同于普通板,“能画出来≠能做出来”。工程师往往强调:在设计阶段就要和工厂确认工艺能力,比如最大可加工槽深、最小过渡半径、压合公差范围。这样既能减少返工,也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可靠性。

 

台阶板的难点不在于画图,而在于把“设计的意图”和“工艺的可行性”结合好。一个细节没考虑周全,就可能在后续流程中无限放大。所以,与其把问题留到生产环节,不如在设计阶段多花点心思。工程师常说:台阶板设计,细节决定成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