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刚挠结合板(Rigid-Flex)与HDI技术结合的应用探讨

2025
06/23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刚挠结合板与HDI技术的结合为现代电子设备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尤其在空间受限且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中。然而,这种组合设计在材料选择、工艺兼容性和可靠性验证方面存在诸多挑战,需要工程师在多个维度进行权衡。

 

材料兼容性与热机械应力管理

刚挠结合板的核心在于刚性区和柔性区的材料结合。聚酰亚胺(PI)是柔性区的常用材料,其CTE(热膨胀系数)约为35-45ppm/℃,而FR4刚性区的CTE通常为12-16ppm/℃。这种差异在温度循环中会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尤其是在过渡区。实践中发现,当HDI微孔(如50μm孔径)布置在过渡区附近时,热应力可能导致孔壁铜层开裂。我们通常建议在过渡区保留至少1mm的无孔缓冲带,并使用低CTE的粘接材料(如环氧树脂改性胶)来缓解应力。

 

微孔技术在柔性区的应用限制

HDI技术中的激光微孔在刚性区表现良好,但在柔性区面临挑战。PI材料的激光吸收特性与FR4不同,需要调整激光参数(如波长和脉冲宽度)以避免过度烧蚀。某次医疗设备项目中,我们发现在柔性区直接制作50μm微孔时,孔壁粗糙度(Rz)达到8μm,远超刚性区的3μm,导致电镀铜层不均匀。解决方案是采用化学蚀刻工艺替代激光钻孔,虽然成本增加15%,但孔壁质量显著改善。需注意,化学蚀刻的精度较低,最小孔径通常限制在75μm以上。

 

叠层设计与信号完整性

刚挠结合板的叠层结构复杂度远高于普通HDI板。在10层刚挠结合HDI板设计中,我们发现柔性层的介电常数(Dk)波动(PI材料的Dk=3.5±0.2)会影响高速信号的阻抗一致性。例如,一条100Ω差分线在刚性区的阻抗偏差可控制在±5%,而在柔性区可能达到±10%。通过在柔性区采用低Dk变异材料(如液晶聚合物LCPDk=2.9±0.04)并优化参考平面布局,可以将偏差降低至±7%。但LCP材料的成本是PI3倍,需在性能和预算之间权衡。

 

可靠性验证的特殊要求

刚挠结合HDI板的可靠性测试需额外关注动态弯曲和热循环性能。行业标准通常要求至少5000次弯曲循环(半径5mm)和1000次温度循环(-40~125℃)。实践中发现,微孔在弯曲应力下的失效模式与通孔不同——微孔更易在孔口处出现裂纹扩展。我们采用填充导电胶(导电胶电阻率<5μΩ·cm)的微孔设计,可将弯曲寿命提升30%。但需注意,导电胶会增加寄生电容,对高频信号(>10GHz)的插入损耗影响显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