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信赖的PCB&PCBA制造服务平台

台阶板适合量产吗?从打样到规模交付全流程解析

2025
06/10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台阶板(Step PCB)因其独特的层叠结构,在高端电子设备中越来越常见。但很多工程师在选型时都会犹豫:这种设计适合量产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样到批量交付,拆解全流程中的关键问题。

 

打样阶段:先验证可行性

台阶板的核心难点在于非对称层压和异形机械加工。打样时建议优先验证三点:

层间对准精度(特别是盲埋孔位置)

台阶处铜箔撕裂风险(动态负载下易出问题)

阻抗连续性(高频信号需重点检查)

 

捷多邦的工程团队反馈,90%的台阶板设计修改都发生在首次打样后——要么调整阶梯过渡角度(建议>30°),要么优化层叠顺序。别指望一次成功,预留2-3次迭代周期更现实。

 

量产转换:容易被忽视的成本陷阱

通过打样验证后,量产面临两个硬门槛: 

材料利用率:异形切割会导致FR4板材浪费率飙升(可能达40%),这时改用拼板设计或定制板材尺寸更划算 

工艺稳定性:批量生产时,激光切割的热影响区(HAZ)控制、台阶处树脂填充饱满度都是良率杀手 

有个反直觉的现象:当订单量超过500片时,采用分段生产(先完成常规多层板再加工台阶)反而比一次性压合更经济。这也是捷多邦等专业厂商的常用策略。

 

测试环节:别等最后才想起来

台阶板的测试必须提前规划:

飞针测试可能无法覆盖台阶区域

需要定制治具的机械支撑(避免台阶处受力断裂)

建议在图纸上明确标注禁止测试点区域

 

见过最惨的案例是某团队在最终测试时才发现台阶处的BGA焊盘被探针压裂——这时候返工成本能买一辆Model 3

 

交付后注意事项

别以为出货就万事大吉。台阶板在SMT环节容易出幺蛾子:

回流焊时因厚度不均导致的热变形

板边器件因台阶落差引发的贴片偏移

清洗时液体残留堆积在凹槽处

 

建议在首批量产时派人跟线,观察板子过炉时的实际状态。有些问题,不上产线永远发现不了。

 

说到底,台阶板量产不是不能做,而是要算清楚技术账和成本账。与其后期补救,不如在画第一版图纸时就联系像捷多邦这样的供应商,把DFM建议吃透——这比任何仿真软件都管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