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关厂?环保整改一刀切被叫停

2018
09/11
本篇文章来自
捷多邦

日,

从生态环境部传出消息,





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中,

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和“先停再说”等

敷衍应对做法,

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

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各地环保部门也密集发文

要求制止“一律关停”和“先停再说”。



不久前,

东莞市就表示

将关停取缔5000家“散乱污”企业,

这让很多中小企业感到有些担忧。





我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

有的地方以产业划分是否关停,

比如化工、铸造和制药等行业

污染较重,就可能被关停。



有的地方以区域来划分,

污染严重的地区在特定时间内停工停产等。

有的网友表示,

环保我相信大家都非常支持,

问题是你得有一标准啊,





比如去年安装的设备今年就不合格了,

这些设备也是环保部门检测了的,

有的地方的产业规划以前就没规划好,

现在检查环保,

来了就叫停。



对于环保“一刀切”的行为,

表面上看见效很快,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





误伤了很多守法的中小企业

支持环保的积极性。

有的中小企业守法经营,

在环保上花钱不少,

按环保要求大力整改,

排污也达标,

但企业也成为被关停的对象,

这将会大大影响他们投入资金

和人力物力进行环保生产的积极性。



也有网友说,

那些合法经营,

排污达标的企业,

让他们关停,

他们的损失谁来负责呢?





有网友说,

危害大的污染企业自然要关停,

但是有些企业也被以环保的帽子关停,

上班的员工都是当地人,

失业了没收入,

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影响也不小。

有网友说,

那已经关停的终端制造业,

员工都打散了,

市场效应已经没有了,

再让人家回来,

那些中小企业也未必会回来。



打击环境违法虽然需要行动迅速,

但也不能总是让企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环保部门要严格把握法律的边界,

不能连累了合法经营的企业,

让守法企业安心生产。





对污染企业要区别对待,

关停治理无望和拒不整改的企业。

让污染较重的企业

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

政府在严重污染等特殊时期,

应当补偿那些停产限产的中小企业。



环保“一刀切”的行为

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最大,

但中小企业却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也有很多不错的中小企业,

大企业也将失去活力。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

现在实体经济比较艰难。





实际上我们知道,

经济的转型升级,

并不是否定中小企业的作用,

也不会是高端产业一统天下。



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之间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

如果以环保的名义,

把上游那些低端配套

中小企业“一刀切”关停,

那么下游的产业

就失去了应有的配套。

有网友说,

有很多小厂

因为环保部门说环境不达标停止生产,

甚至直接关门赶走,





倒闭的中小企业也不少,

原材料也上涨了不少。



有一个网友说,

“我们辖区内所有企业

已经停业整顿快20天了,

我们企业不排烟不排污,

也被暂停营业,

直接损失惨重,

4个合同违约,

投资几百万开业几个月。

最近好不容易接了订单,

正式生产1个月不到,

地方政府要求停工停产,

现在失信于人,





违约责任,

焦头烂额。

15个工人停工待业

我还要暂时养着发工资,

几乎十年的心血快毁于一旦,

感觉很是煎熬。”。



有关部门表示

要加强对生态环保

“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

网友们表示很期待。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和环保执法部门

打着环保招牌乱作为,





不分青红皂白就关停中小企业,

漠视企业利益的现象,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小企业也应该

主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让他们为错误的行为

付出沉重的代价。


the end